前些日子我參加了由馬祖青年自動自發的活動「馬祖青年談馬祖未來」,本來2個小時的座談會,我們集思廣義了三個多小時,欲罷不能,對於博奕的話題在整個對談中似乎並不是佔有太多的角色,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話題辯論中,我們找到很多馬祖觀光未來發展的走向和努力的空間,今天我就來談這個話題,就是談馬祖的未來,當然我絕對會談到博奕,畢竟這也是把我們大家集在一起的力量(還真可悲),即然我都出聲了,也不怕大家來挑戰,開始囉!

在開頭時雅評放了一部公視我們的島所拍攝的紀錄片,裡面十分詳盡地說明馬祖現在面對的困境,如果想對馬祖博奕的話題有個入門的話,這是個很棒的影片大家可以到youtube搜尋「馬祖賭希望」,好的,我要直接切入正題,馬祖的希望在那裡,答案超簡單,那就是「觀光」,我相信現在肯定有人在翻白眼,這個老掉牙的答案確完整地說明馬祖未來唯一的選項,甚至連現在吵最兇的博奕也是觀光的一環,馬祖在歷經漁業-軍政-開放觀光,現在我們邁入的是後觀光時期,也就是升級轉型,馬祖居民不得不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從服務軍人轉型到服務遊客」,在發展觀光多年以來,還是有很多商家沒有發覺到這個問題,也就是產業轉型的部份,而這些問題都在這一、兩年浮現成為顯學,在當天我們也不停地就這些部份討論,因為我們談的是馬祖未來不是反博奕,我很感謝當天有二位從澎湖自費過來的熱心民眾,他們從事澎湖的觀光產業,也見證澎湖的展業轉型,再談到反博奕的路,他們稱現在的澎湖為「後博奕時期」,我相信這個議題喚醒了很多民眾對自己故鄉的省思和長遠的考慮,畢竟破壞遠比維持容易,澎湖有著成熟的觀光發展,是很值得馬祖借鏡,在馬祖來看我們很多部份是要學習,也更要高興我們很多地方是澎湖也比不上的,但是這二位的現身,也讓我們的討論有來自不同地方的聲音出現,不致於像是閉門造車,廣度和深度大大升高。

在看完公視的影片,我很感動,是一種疼惜的感動,我心疼這個地方居然要開放給外來人士蓋看不見的賭場,在賭場蓋下去後,真的會保持燒馬糧的傳統嗎?2月我親身參與了北竿燒馬糧活動,我看到二位坂里的依公依嬤誠摯地拿著香,默唸心願,那種單純的感動在賭場設下去之後還會存在嗎?還是牌照發、舞照跳、誰管你敲鼓板還是抬轎,沒有,我們面對的是與馬祖完全沒關係的外來機器,就像是外星人殖民地球一樣,來了就是來了,沒有文化、沒有深度、沒有關聯、沒有當地感情的財團,當網民還在攻擊澎湖來的朋友時,他完全沒思考過,他所擁護的財團是比澎湖來的這二位國民更沒有關連和在地感情的外國財團,他們甚至連借個場地都要靠縣府了,更何況是自己獨立運作一個活動?也因為如此這樣更顯示我們的20人會談更為難得,因為這20位民眾自發性的參加,沒有抽假的ipodipad2,就是愛馬祖而來,談的也不是虛無的南北竿大橋,而是我們現在就要面對的問題。

自從去年開始,2008年馬管處開始淡季行銷宣傳「聞戰下馬」的旅遊獎助,到去年100年縣府所推動的萬人登山會師、到麗星郵輪灣靠馬祖等等,各地的店家都表示『觀光客顯著變多了』,事實上在各方努力下,遊客人數較3年前成長約2成,也就是從8萬人邁入年超過10萬人以上,而我們反觀來看,馬祖準備好了嗎?在擁賭人士的口號裡面,馬祖的未來是暗淡的,真的是這樣嗎?難道觀光沒有帶來直接的收益?真的要靠財團才能改善機場嗎?所有答案我們都可以從觀光來找到問題的解答。

很多青人朋友在網路上反映,馬祖工作很難找,我們也在報紙上看到自來水廠的約僱人員一個位置有超過40位的應徵者去考試,只是要進入公部門的窄門,我身邊也有很多馬祖的子弟在k書,因為他們要入公職,換取長輩告訴他們的路就是穩定的工作,讓政府養你一輩子,但是有多少的人是因為從小到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那裡,有夢想被父母反對被迫考試,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反觀馬祖現在的第一大產業「觀光業」的實況是什麼?線上的導遊有多少是國家考試合格的?這些導遊在第一線帶團服務是不是有跟上腳步呢?老實告訴你,馬祖現在有非常嚴重的導遊慌,因為觀光客的成長遠超過導遊和遊覽車能夠負荷的量,有的旅行社腦筋動很快,立刻從台灣找人來帶團,請問『馬祖真的有不景氣嗎?還是年青人不願投入辛苦的觀光行業呢?』,又提到遊覽車的問題,在追求遊客量的同時,最近就發生南竿車子無法調度,讓客人在街上等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如果用走的搞不好都到了,但是有人再投入嗎?我們好像很難看到,我相信很快地民間就會看到商機,再投入更多的車子和司機進來,但是現在的馬祖真的像大家說的『前途一片暗淡?』,很有趣的是現場有一位年青的少年,他是讚成博奕的,他現場發表言論,認為發展觀光受益的只有觀光直接受益者,所以發展觀光沒用,因為我本身是觀光科糸出身,又是網民口中的高級知識份子,於是我舉手用理論來回答他的問題,事實上觀光產業是一門『綜合』產業,存在著所謂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說從旅客一出門交通-公共設施-服務業-小吃店-飯店-當地的運輸等等,他都會碰到,無一不可,這又以背包客的例子最明顯,他去一家賣麵的店吃麵也是和當地作消費的聯結,而他在雜貨店買了水,也是和整個產業聯結,因為觀光是全面且網性的全面性產業,所以他有彈性也很脆弱,只要一個環節沒處理好,整個遊程就等於是毀掉了,來馬祖,肯定是要飛機、機場、服務人員、交通車、公車、旅館、租車、景點、甚至你也可以說自來水設施、電力供應、廟宇文化等配合在一起,也要來到馬祖的不可替代性及季節性,這些都是觀光最基本的特性,在小小的馬祖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我不認為這位青年說的只有觀光第一線從業人員可以受惠,事實上,所有的人民都在受觀光所帶來的利益,只是馬祖真的準備好了嗎?

會中,有位先進提出馬祖是在轉型,而這個轉型慢且被動,我不禁想起在北竿某店家聊天時所提到的問題,在馬祖旅遊因為量大而質己經降到會讓客人害怕的地方,有導遊跟客人介紹:「塘岐街就這三條路,沒什麼好看好逛的,我們5分鐘後上車。」這樣的服務著實另人搖頭,但是事實上塘岐也有很多好吃好看的東西要去細細品嚐,但是被導遊一句「沒什麼好玩的」就打死了…再提一個例子,東引全島只有3台大車,從4月起東引就天天爆滿,然後,交通接駁可以說是打結,但是現實是沒人可以開大車及沒有大車開…難道這不是『工作機會嗎?』,反觀博奕公司提出的工作機會,比起來,那一個馬祖當地居民比較有競爭能力呢?又再說回來,這幾個導遊裡面又有幾位可以接待外來的遊客? 會說英文?日文?我告訴你,有,馬祖有外語導遊和領隊執照的人,但是人數肯定不超過5位,而且能上線帶團的根本沒有或是轉去從事別的工作的真的很少很少,在馬祖文教協會鼓吹博奕的同時,是不是有想過馬祖的子弟為什麼不投入觀光業?讓台灣來的導遊賺走所謂的當地就業機會呢?

2012年的4~6月馬祖很熱鬧,因為我們數度躍上全國版面,首先是42日發佈的「亮島人」、4月底的「藍眼淚」、5月的「大坵梅花鹿」、「博奕公投及反博奕」,而現在到八月機位一票難求,甚至連房間都滿到不行,這些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和錢景,我們都吃不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上腳步去改變想法和做法,今年是我回來馬祖工作的加起來的第18個月,我常跟認識的導遊說,你們不夠人的話我可以幫忙帶,老實說,只要我認真工作的話,在馬祖一個月收入60000元以上根本沒問題,是使命感要我留在馬管處做我喜歡的工作,但是這些在大家博奕公投前,有沒有認真去思考過?澎湖的傅大哥一家就是個例子,他說他們本來從大家舉家遷到台灣,現在又搬回來住了,因為他們觀光客增加,每個人都有工作機會,經營民宿、社區、導遊、賣小吃等等…他們根本不用開賭場,收入就夠他們一整年使用(是的,澎湖因為有東北季風的關係,只能做半年的生意),這就是老天爺賜給澎湖最大的資產,就是獨一無二的觀光資源,但是他們也經過轉型,從漁村直接上到服務業,在各方的努力下,所有觀光資源到位,開門等收錢,在這些日子他們的努力是自發性的,不會被動等政府伸手給你錢,而是投資自己的家鄉,他舉了二坎古厝的例子,因為當地居民主動的愛護和投入,讓二坎古厝從原本無名的小村莊變成每位觀光客必到景點,我在7年前就去過澎湖,也是很喜歡澎湖,因為我玩到了真正的3D遊程,搭飛機、騎車、坐船、水上活動、腳踏車、租車、摩托車,動態、靜態一次全到位,連七美賣綠豆湯的阿婆都幫你拍照讓你不得不跟他買碗湯喝…(這個真的太有趣了)!誰說澎湖來的一定是反博奕的說客,他們身上有好多好多的經驗和寶貴的資訊,在三個小時之內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我不曉得為什麼大家對馬祖那麼沒有信心,我現在是來馬祖的台灣人,但是我都是以南竿居民介紹自己,因為我會告訴我的朋友,馬祖是我第二故鄉,我很愛這個地方,處處有驚奇和寶物,你們一定要來體驗,但是這些若在博奕進來之後,我完全就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是道德的問題,別人看這座島好像就變得很銅臭味,被賣了還幫別人數錢…我一位台灣同樣從事觀光的朋友如是說。

還有好多可以談,很抱歉我還要上班,下次來談博奕如果真的是萬靈丹,我就來告訴大家,這個丹藥有可能無效還有可能會傷身體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berrick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